• 首页
  • 九游邀请新用户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九游邀请新用户 > 新闻动态 > 肺结节长大,老人拒手术!一个十几年前的例子让他下定决心

    肺结节长大,老人拒手术!一个十几年前的例子让他下定决心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2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    “到底是先用药调理身体再考虑手术化疗,还是先做了手术化疗再说?” “中药会不会和西药起冲突,影响效果啊?” 在肿瘤专家的诊室里,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被问起。对于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,制定治疗方案确实是个难题,每一步选择都感觉责任重大。

    67岁的王师傅的故事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参考。他有多年的吸烟史,最近七、八年,因为“慢阻肺”的问题反复住院。翻开他的病历,密密麻麻的检查记录记录着肺部的变化:

    2022年3月,CT显示右肺有个结核球可能性大的结节,直径17mm,同时有肺气肿。

    到了2024年2月,右肺上叶的结节变成了分叶状,直径约16mm,医生怀疑可能是恶性,同时还有一个怀疑是错构瘤的钙化结节。

    2024年11月,那个被怀疑恶性的结节长大到了20*18mm。

    2025年4月,王师傅因为发烧住院,这次CT检查发现,结节已经长到28*23mm,而且纵膈的淋巴结也在增多。

    展开剩余69%

    医生建议做穿刺活检明确性质,但王师傅非常抗拒,说什么也不愿意。

    那段时间,王师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连说句话都接不上气,走两步路就喘得厉害,心跳也很快。每天早晚都会剧烈咳嗽,咳出的白痰里带着灰黑色的杂质,人也明显消瘦了。家里人看着干着急,催着他赶紧接受规范治疗,不能再拖了。

    最终促使王师傅下定决心来寻求帮助的,是一件十几年前的往事。他一位同学的岳父邱大爷,当年被贲门癌折磨得很严重,做了几次化疗后,头发掉光,瘦得皮包骨头,效果却不好。后来邱大爷找到袁希福院长,经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,再去复查时,肿瘤竟然消失了。听说如今邱大爷在上海生活得挺好,还能下下棋、喝喝茶。

    带着这份希望,王师傅见到了袁院长。他一坐下就急切地询问:“院长,我到现在也没正经针对这个结节治过,都是哪儿不舒服治哪儿。现在家里人都催我做手术,我是真不想做,想听听您的看法。”

    袁院长耐心地听完,温和而诚恳地说:“这个决定啊,最终还得您自己和家人来拿。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,想法也不同,医生的职责是充分尊重你们的意愿,并把各种可能性分析清楚。”

    王师傅眉头紧锁,满脸都是纠结:“我也愁啊!我有朋友做了切除手术,后来肿瘤扩散得更快了;可不做吧,心里又不踏实,家里人也一直催。”

    袁院长沉思了一会儿,用了一个比喻:“其实,中医和现代医学(西医)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选择。它们更像是一起拉车的两匹马。现代医学这匹马,擅长精准快速地直接处理肿瘤;中医这匹马,长处在于调理全身状态,巩固自身的根基。有的朋友可能觉得中医这匹马更稳妥,想只用这一匹,但单匹马拉车,力量和速度可能有限。如果能把两匹马并在一起,方向一致,协同用力,双管齐下,治疗的路是不是走得更稳当些?”

    王师傅听到这里,眼睛一亮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我明白了!您的意思是,我可以先用药把身体底子打好,再稳妥地去面对手术。一边调养,一边治疗,两边都不耽误。”

    的确,现代医学在直接“攻击”肿瘤方面优势突出,讲求精准、快速,用指标说话。而中医的理念更侧重于“扶助正气”,关注整体状况,提升生活质量和身体耐受能力。两者一攻一守,并非矛盾,而是很好的互补。在手术前用中药为身体打下基础,在治疗过程中守护好身体的基本机能,在治疗后帮助恢复元气。不把中医简单当作最后的“备选”,也不认为现代医学是“独角戏”,调动好各方面的力量,共同维护身心健康,才是应对肿瘤这类复杂疾病的稳妥思路。

    发布于:河南省

    上一篇:恒立退龙虎榜数据(7月3日)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Powered by 九游邀请新用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